文化部各直属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2)
时间:2017-03-20 15:11 来源: 文化部网站 作者:未知 点击:次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对此,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保障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自2010年2月起,恭王府把每月第一周的周二设定为“残疾人公益文化日”,残障人士可以通过热线报名,免费参观恭王府。2012年,恭王府还自筹资金为视障人士研发制作了全国首例《恭王府盲文导览图册》。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恭王府也有一系列民生服务项目,如每年9月举办“九九重阳——敬老爱老文化月”,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并对低收入群众免费开放。今后,恭王府还将创建平台、创新形式,努力保障特殊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美术馆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中国美术馆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是如何结合自身藏品、展览、学术、品牌等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公共教育资源,努力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据悉,今年,中国美术馆将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品牌公共教育服务,提升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对民族精神和经典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中国美术馆还将结合馆藏经典作品和中小学课程内容,开发“社会大课堂”系列教育材料、教学课程、专场活动和创意产品,培养未成年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高标准、严要求 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之后,故宫博物院的管理与服务面临更高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切实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力度提上日程。故宫博物院将继续推进制定《故宫保护条例》,一些原有活动和服务会进一步深化扩展。比如,故宫博物院下设的故宫学院自2013年在北京成立以来,已相继在苏州、景德镇、西安、深圳设立分院,开展了数十场面向当地公众的文化讲座,故宫博物院专家和故宫文化走进社区基层,今年故宫博物院还将在上海和厦门设立分院。 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馆将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的要求,该馆将牵头制定图书馆业务标准及服务规范,进一步健全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同时,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放办馆,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创造更多渠道、提供更多空间,特别是在资源建设、活动开展、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其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力量。 今年是国家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成立15周年。为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在保持服务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完善志愿服务注册认证系统,并通过民政部的认证平台为国博志愿服务组织开设端口,与社会认证体系接轨。此外,国家博物馆还将积极面向社区(学校)推广国博志愿服务理念和经验,整合志愿服务人群,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和服务手段。 中国美术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积极创新拓展公共教育服务。在地域方面,将更多关注和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通过举办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等专业交流研讨活动开展业务扶贫。另外,在受众人群方面,将更多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推出面向打工子弟、自闭症儿童、环卫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儿童艺术展览、沙龙讨论会等公益活动。3月24日,中国美术馆将主办“创新·拓展——2016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全国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界同行将展开深入交流研讨。此外,将通过组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专家委员会,整合资源发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为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共同努力。(记者 李静、杜洁芳、王学思、胡克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