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工业大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课程使课程承
时间:2019-11-24 09: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出现的先进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电路分析》班,我结合了一些国防研究的小例子,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 信息学院教师、国防科技发明奖和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毕福坤副教授日前在华北理工大学举办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新中国70年成就教学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各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经验,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学校通过对教育教学、教师党支部专题活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课程的大规模讨论,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要把“思想政治课、课程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融为一体,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时代使命和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上,该校党委书记郑焕东说。 分类设计,亮出课程思政“名片” “三分靠指导,七分靠实践”是胡文赋副教授的口头禅。作为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负责人,他探索了一套创新的教育方法,将“思想引领”转变为“实践引领”。他带领学生在机器人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3D打印技术创新应用等实践活动中反复打磨提炼,在学科竞赛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艺精神。 学校深入挖掘和提炼各门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如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并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使所有课程“保持良好的渠道,培养良好的责任领域”。所有课程相辅相成,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例如,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突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课程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工程课程突出培养求真务实、实践创新、不断提高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人文艺术课程突出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和文化信心;体育课程应引导学生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健康人格。不同课程的思想政治特征成为他们闪亮的“名片”。 专项建设,打造课程思政“金课” “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想政治课,需要努力使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思想教育的潜在渗透性自然融合,达到让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北京高校著名教师赵蓝军教授正在与队医系的年轻教师分享他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