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教育 >

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 北林在行动”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的中国,我是演员”。作为“双一流”大学和中国林业高等院校建设的带头人,北京林业大学把发展中国林业产业、绿化祖国、不断改善国家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九大全面规划加快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建设美好中国后,北京林业大学努力承担建设美好中国的历史任务,适应国家由“绿色”向“美丽”发展的要求,在林业和生态科技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建设美好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林5号杨’成为纤维工业用材生产新良种

前几天,北京林业大学康向阳教授一行20多年培育的“北林5号杨”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优良林木品种。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年采伐量占国内木材年产量的18.0%以上。依靠速生优质国家良种建设速生丰产杨树林,对于缓解我国木材进口压力,减少天然林采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审定的改良品种具有直干型、体积增长大、纤维长度长、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等特点。适用于纸浆等纤维工业原料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它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纤维工业材料的生产带来新的动力。新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包括河北平原和河谷、山西中部和南部以及山东西北部。

据报道,北林5号是以美洲黑杨为母本,毛白杨优良无性系5050为父本的三倍体杨树新品种(2n=3x=57)。授粉后应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北林5号杨”雌株具有直茎型、体积生长量大、纤维长度长、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等特点。从冠县、山东高唐、河北蔚县和山西太原的无性系对比试验和进一步的材性测定结果来看,5年生“北林5号杨”平均材积生长量可达5.54 m3/亩,分别比对照毛白杨1319、“三毛10号杨”和“三毛11号杨”高171.6%、91.7%和45.4%。纤维长度为0.929毫米,比对照毛白杨1319长36.4%。综纤维素含量为82.61%,比对照毛白杨1319高1.7%。木质素含量为23.16%,比对照毛白杨1319低9.5%。它是一种优良的纤维材料,如短周期纸浆。

北林五号杨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由森林分子设计与育种高级创新中心资助的。

[标签:标题]

“北林五号”杨东状态与生长季林相

中国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助力花卉产业升级

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祥教授团队领导的“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针对中国传统名花梅花、紫薇、山茶花缺乏突破性品种和产业技术落后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在基因组学研究、重要性状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技术标准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育种效率显著提高。培育了一批综合性能优良的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木本花卉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

梅花、紫薇和山茶花是传统

据介绍,这项成果完成了世界第一朵花(李)的全基因组研究和再测序研究;培育了45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获得了16个新品种权,培育了87%的授权李品种,转让了5个,注册为国际品种29个,获得新产品奖15个,新品种已在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省市和9个国家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转让2项;制定9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论文120篇(SCI 32,3如果> 9)。三年来,示范推广土地11.16万亩,新增销售6.34亿元。4,770次技术培训。提高了中国木本花卉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该成果在七个国家、省部级项目的基础上实施,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标签:标题]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定向培育了21个兼具花、果功能和抗寒性的李新品种和4个香气浓郁、枝条下垂的李新品种。

[标签:标题]

新品种在李主产区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生产。

[标签:标题]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培育出我国第一批芳香型、低姿态紧凑型紫薇品种,实现大规模生产。

木质素基可降解塑料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目前,大多数塑料制品不可降解,难以回收。随着使用量逐年增加,它们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寻找环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材料来替代石油基塑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工业木质素年产量高达5000万吨。然而,大部分工业木质素并未得到高价值的利用,仅用作提供热量的燃料。将工业木质素改性与可降解塑料共混制备绿色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而且可以保护环境,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北京林业大学袁同奇教授的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袋、农用地膜、垃圾填埋场膜等)。)通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利用工业木质素和PBAT为原料。产品符合中国和欧盟的相关标准,并已在上海、浙江、广西、陕西、贵州等地成功推广应用。

此外,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使用了大量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使用的大量育苗杯、土壤修复、荒山治理、河道护坡工程中使用的地膜等。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耐火塑料的二次污染问题。该成果在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工业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大大降低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避免了传统耐火塑料造成的二次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标签:标题]

可降解地膜

“生态文明绿皮书”发布10周年:奋楫笃行引领绿色潮流

由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耿弇创建的“生态文明绿皮书”品牌已经走过了10年。

2010年,团队依托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科研项目,创造性地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对世界各省市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和深入分析,填补了生态文明定量评价研究的空白。同年,创建“生态文明绿皮书”品牌,发布《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0)》。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第一份年度报告,也是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第一份综合报告

在《生态文明绿皮书》的基础上,耿弇教授的团队成立了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研究并撰写《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2014-2016),以测试中国在生态文明相关领域的进展。该研究找到了一条新路,开创了生态文明动态评价的新领域,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对生态文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形成了动态和静态评价的配套件。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研究团队逐渐整合成高水平的智库团队,积极为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议和意见。主要研究观点得到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和草业局的主要领导给予了肯定的指示,“这对于建设中国生态文明,促进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护国土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贾提供)

[标签:标题]

生态文明绿皮书(2012-2016)

[标签:标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4-2016)

责任:张洋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