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系列报道之六:坚持
时间:2017-04-06 22:19 来源: 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 作者:未知 点击:次
编者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工作。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闪亮名片。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推出“聚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专栏,系列报道九大国家公园试点区体制改革差别化试点、多样化保护探索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促进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聚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系列报道之六: 坚持保护优先 生态理念深植碧水丹山 武夷山试点区着力打造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方式的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模式 春寒料峭,雪后的武夷山空气里带着湿润的凉意,四季不歇的溪水闪烁着粼粼波光。山路两旁,早开的花树夹道怒放,拱起雪白的穹顶,及膝高的母猴背着小猴蹲在树杈上,好奇地望着来往车辆。 有着“碧水丹山”美誉的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堪称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同时也是世界23处、我国仅有的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 2016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指出选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中间过渡地带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理顺管理体制,增强保护地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保护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好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契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推动武夷山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已批复建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今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将着力形成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方式的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模式。 改革创新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总面积为982.59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域涉及4个县(市、区)、5个乡镇、25个行政村、3万多人口,试点区域的主要管理机构涉及地方政府与林业、住建、农业、水利、文化等部门,点多面广、情况极为复杂。除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一些部门还在该区域批准建立了一些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域,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产生交叉重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针对不同资源要素的管理方式逐渐显露弊端,尤其是不同部门的分管使得生态系统被人为碎片化,导致生态系统孤岛化现象严重。“国家公园试点区存在区域广、人口多、管理散的问题。虽然各部门都摸索出了不少经验,可谓颗颗都是珍珠,但想把珍珠串好,必须解决体制机制碎片化的问题,需要各部门间的磨合。”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筹备组成员林贵民表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是块硬骨头,如果啃好了,就能对其他试点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据林贵民介绍,今年3月13日,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按照统一管理机构,实现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的原则,下发了《关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主要职责和机构编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保护管理机构整合为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省一级财政预算单位。福建省将加速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挂牌运作。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为正处级机构,下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并加挂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牌子。“我们将全面负责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管理、规划与管控工作。同时,受委托对国家公园内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保护、管理和运营,行使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依法实行更严格的保护。”林贵民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牵头建立与南平市及武夷山、邵武、建阳、光泽4个县(市、区)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林贵民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仍然行使辖区内(包括国家公园)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