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浩博国际手机版|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移动版1

主页 > 社会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2)

深入推进代理行业监管制度改革。向社会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处罚目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布《专利代理行政执法规程》,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并印发《专利代理管理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随机抽查工作细则(试行)》,建立专利代理管理随机抽查的检查人员名录库。指导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加强对行业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并对部分省市的随机抽查工作进行督导。开展专利代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挂证”行为,先后核查230家无资质机构,有效净化专利代理市场。创新专利领域社会治理,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专利保护协会脱钩方案,按时向民政部报送材料,完成脱钩工作。持续加大打击专利领域侵权假冒的办案力度,创新线上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监管的有机衔接,深化与海关、公安、质监、工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不断增强执法监管合力。“十二五”期间,打击侵权假冒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超过8.7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近10倍;2016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到4.9万件,办案效率不断提升,营造了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环境。

(四)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完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国家、区域、地方三级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4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陆续建成并不断完善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建成开通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免费提供外国专利基础数据的平台。指导北京、天津、辽宁等12家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网点认定标准,依照标准开展认定工作,全年新增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网点40余个。面向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工作人员开展12期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有力提升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馆室与网络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专利文献”的服务格局,开通微信公众号“专利文献众享”,每周定期推送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利用相关知识信息。根据需求,组织不同类型的公益讲座及培训,对企业组织专利信息实训,面向文献情报中心人员举办专利查新培训,面向学生组织主题宣讲活动等。利用网络课堂,扩大公益讲座覆盖地至47个省市地区,2016年共组织11个专题的公益讲座53期,培训社会公众4400余人,同比增长120%。开发“中国专利制度简介”、“专利文献简介”等六集专利信息在线式开放课程(MOOC),方便公众移动阅读和学习专利知识。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产生较好社会效果。

研究发布海外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报告,举办“一带一路”暨拉美有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报告发布会,编制发放“‘一带一路’及拉美相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环境概览”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其中,概览涉及印度、俄罗斯、东盟、中亚、中东、中东欧、拉美等国家或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拉美地区11个国家。

自2007年以来,我局先后在全国批复设立76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各中心通过全国统一的12330公益热线电话及网络举报投诉平台,积极受理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并及时将举报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各维权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为权利人提供免费的知识产权智力援助,对困难的权利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通知》,加快建立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从授权、确权到维权的全链条快速保护通道,扩大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维权覆盖面,推进快速保护由单一专业领域向多领域扩展。目前,我局在产业集聚地区设立18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些中心将知识产权的确权与维权相结合,将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与水平。

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一)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啦免费统计